刘晓春: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深层逻辑

对于房地产风险的化解,刘晓春认为,“保交楼”之所以困难,主要是由于楼房已售,无人接盘。建议将预售房按揭贷款制度,改成预售房按揭贷款预授信制度。因为无论是给开发商还是给个人购房者贷款,对银行来讲都是贷款,但是后者面对的对象更多,不如把风险放在房地产商身上,出了烂尾楼,处理也简单,还可以商业化处置。

会上,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董事长王小龙、苏州银行行长助理任巨光也做了主题发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及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更强进行了点评交流。

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50多家银行,20多家非银机构共130余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参会。            会议实录详见→《中小银行发展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应避免进入误区以下为刘晓春的发言全文。

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深层逻辑

文 | 刘晓春

我觉得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三条主线,一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二是做好五篇大文章,三是防范金融风险。我今天讲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准确理解五篇大文章,在做好五篇大文章中来寻找各家银行自身的发展机会;二是在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五篇大文章前瞻指出经济发展深层逻辑

五篇大文章指明了今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指明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方向。以前我们讲金融要支持什么,往往都比较具体,比如支持某个行业。但这次五个方向没有指具体行业,这是非常有前瞻性的,关注的是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发展方式、共同富裕、未来经济特征和经济运行模式,既针对企业也针对个人。

支持科创要找好切入点

第一篇大文章是科技金融。以往,科研是在经济活动之外的,哪怕是工厂里的科研,往往也在工厂经营范围之外。但是现在,技术从发明到市场化应用距离缩短了,需要金融正式介入进去,而这个过程又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风险或规律。找到科技发明到商业应用中间的风险规律,找到金融服务的切入点,这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支持科技发展,当前主要靠风险投资或者直接融资市场,但力量不够。银行要进入到这个市场,就需要创新,不仅仅是银行自身,还包含对信贷收费方式、收费内容、收费核算、税收等一整套制度的创新,只这样才能解决银行信贷能不能支持科创的问题。

第二,绿色金融,今后各行各业经济增长的方式,都要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从银行业务机会角度来讲,有绿色产业、绿色转型需求,也有为绿色转型服务的服务业,还有个人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等等,将形成一系列的产业机会。这也需要银行按照客户群去找到切入点,不仅仅是现在已经在研究的碳交易、绿色债券等,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第三,普惠金融,就不展开了,中小银行都非常清楚。

第四,养老金融。以前讲银发经济,一是养老产品,二是为老年生活提供的文化、旅游、娱乐、体育等服务。养老服务产业也是金融需要去探索的,比如,我已经退休,现在身体还挺好的,是不是可以找点事干干。今后也要发展出一种退休后还能够再就业、再贡献的产业方式。

银行如何支持数字经济

第五,数字金融,这五篇文章词组结构是一样的,都是金融要支持的方向。数字金融不是指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也不是指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而是在数字经济状态下,金融怎么支持数字经济的正常、有效运行

比如,现在有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交易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今后物联网也是数字经济的一部分。原来单独一家银行去搞供应链金融是很难的,尤其是中小银行,不可能把一条产业链给包下来。但如果在数字经济条件下,这条产业链是在物联网当中,金融参与其中做供应链金融,可能比一家银行自己去搞一套供应链金融更有效。

所以要准确理解五大篇文章要支持的方向,比如支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平台经济,支持与数据资产交易相关的各类行业,还有为各界数字化转型服务的行业和产业,实际上都可以成为银行去支持数字经济的方向

二、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需关注的五个方面

第二个议题,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守住金融监管的风险底线

第一,在鼓励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中,我们要守住金融监管的底线。

这次金融监管机构的调整,有一条很清晰的思路,就是把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两个职能明晰化。 现在从机构上明晰了,今后在实际运作中能不能区别开来,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守金融监管的底线。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基础是守住金融监管的底线。

比如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有一些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但这些调整不能去放松有关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运行安全。 这段时间经济情况不太好,需要配合宏观 调控调整一些政策,但是有关金融运行风险方面的指标是不能调的。 不仅这些指标不能调,在执行上也不能可宽可严。 只有金融监管的风险底线守住了,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才能守住。

压实地方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责任

第二,压实责任的同时,如何防止地方政府干涉金融机构的具体经营管理,要引起高度重视。

会议明确,要压实地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责任,这和中小银行关系是比较大的。 从银行的情况来看,很多不良资产的产生,有一部分是自身经营管理水平问题,有一部分是经济周期问题,也有一部分是公司治理问题,但有许多不良资产是地方政府干预的结果。

为了改善中小银行或地方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现在更多的让国有企业或者地方政府财政补充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金。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地方政府有中央落实的风险责任;另一方面,它又是地方法人机构的主要股东,甚至是控股股东,从法理上、责任上讲,地方政府都有权来监督和管理这家金融机构。

那么问题也来了,一方面,监管部门希望地方政府不要过多干预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又有管理金融机构的权利和责任。

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到底会不会过多干预?地方层面现在有金融委、金融办、地方金融监管局。这三个机构的职责职能到底怎么划分,它们监管的责任和中小银行具体经营管理的界限,权和责怎么来定,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

刘晓春: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深层逻辑

宏观政策制定需内外兼顾

第三,制定宏观货币政策、监管政策,要兼顾对国内、国际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宏观管理能力。

随着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国际地缘政治斗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国际经济波动,国外宏观政策的变化也会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正向的或者负向的影响。反过来看,我国的经济波动、政策变化也会产生或正或负的外溢效应,再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经济。

所以,在制定宏观政策时不能光看我们自己,也要看国际情况,关注政策对内、对外的影响。有些政策单独看可能正确,但结合当时的国际经济、国外的一些货币政策的影响,这个政策有可能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比如前一段时间出台的降息政策,美国那边加息,这边降息,效果肯定不会太好。而现在可能是可以进行刺激的时机了。

改革要解决问题而不是掩盖问题

第四,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必须坚持解决问题式改革,要防止掩盖问题式的改革。

“中小银行风险”是这次会议提到三大风险之一,压力也比较大。从一些地方提出的建议或者施行的方案看,中小银行化险的手段往往是兼并重组或合并。但要注意一个问题,在兼并重组中是把原来的问题掩盖起来,还是真正贯彻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把原来的问题清除掉,让新机构轻装上阵,真正改变经营理念和方式,打造一个好机构。

回顾前面几十年的做法,有些改革实际上是掩盖问题,本来是小雷,合并以后过了两年反而变成大雷。 是十个小雷好,还是一个大雷好?可能还是十个小雷比较好处理。否则本来是一些小雷,合并之后三五年后可能变成大雷,反而更麻烦。 所以如果要进行改革, 应该是要把原来的问题尽可能处理掉,而不是先对付一下,老问题没解决还积累了更大的雷。

改革按揭贷款制度

第五,建议将预售房按揭贷款制度,改成预售房按揭贷款预授信制度。

关于目前的预售房按揭贷款制度,首先,从购房者角度来讲,这是不合理的,还没拿到房子,却已经承担了贷款和利息,以及楼房可能烂尾的风险。其次,从银行角度讲,既要承担借款人的还款风险,也要承担可能发生烂尾楼的风险。最后,一旦形成烂尾楼,不仅成为了银行信贷风险,更会蔓延成社会稳定风险。

目前, 要解决的是开发商的流动性问题。 给开发商或 购房者贷款,对银行来讲都是贷款,但是后者 面对的对象更多 。 对监管机构而言,处理风险不仅要处理房地产企业的风险,还有买房者的信用风险。 对于开发商来讲,杠杆是一样的,虽然银行贷款减少了,预收款增加了,杠杆率并没有减少。

所以,从可能会出现风险的角度来讲,不如把风险放在房地产商身上,出了烂尾楼,处理也简单,还可以商业化处置。

现在为什么保交楼难?主要是没人可以接盘,因为是已经出售的物业。如果是未售房,或是预售但没有收取预售款,就可以商业化处理,价格合适就有人会接盘。监管机构日前提出房地产信贷“三个不低于”的化险政策,所以如果要做到“三个不低于”,是不是可以考虑把预售房按揭贷款的制度改革一下,把这未来可能出现的隐患给掐灭掉。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